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今天举行的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嵌入式大会获悉,依托上海建设的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月5日通过了国家级的验收。
上海在嵌入式领域经过10余年前瞻布局,已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并通过连续部署“上海嵌入式系统与软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把产品、产学研机制和生态系统辐射到了全国。
早在2004年,上海就进行了产业布局
嵌入式系统,生活中无处不在。所有带数字接口的设备,如智能手表、微波炉、录像机、汽车,以及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单从字面上来理解,它是一种“完全嵌入受控器件内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与个人计算机这样的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通常执行的是带有特定要求的预先定义的任务。由于嵌入式系统只针对一项特殊的任务,设计人员能够对它进行优化,减小尺寸降低成本。
预计将于今年底建成运营的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将启用的就是上海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信号控制系统。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孙军峰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套系统可以对列车间距进行控制,在列车高密度运行情况下,防止追尾。此外,在列车进入道岔之前,可自动锁定道岔,以防其移位造成列车脱轨。
早在2004年,上海市科委就在嵌入式系统与软件方面进行了布局,总投入1.5亿元人民币,部署了相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不仅建立了作为长效机制的“上海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形成了上海市、长三角产业联盟。除了轨道交通,还有效支撑了嵌入式系统和软件在汽车电子、核电控制、船舶电子、自动化集散控制系统、信息家电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上海的嵌入式产业将往哪里发展
“国家工程中心的产品、技术与上海工程中心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激介绍,国家工程中心在上海起步,依托中科32所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组建,第一个直接转移到国家工程中心的是产品,第二个是产学研机制,第三个是生态系统,并且通过国家工程中心已经从上海走向了全国。
接下来,上海的嵌入式产业将往哪里发展?中科院院士、中国国际嵌入式大会主席何积丰说,上海应该在人才和技术优势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把更多的产业吸引到上海来。如果只是局限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难以有大的发展,要让企业也加入进来。他建议更加关注企业或行业自身对嵌入式技术发展的筹划。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干频在大会上透露,近期制定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创新发展规划,在高新技术领域做了17个重点规划,目标是2020年前后能形成1到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
到2020年,上海市将培育形成约30家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同组成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在第一批18个功能型平台当中,上海嵌入式系统与软件联盟以及相关单位将参与两个——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转化综合性功能型平台的建设。目前,市经信委正牵头筹建工控安全功能型平台,未来将落地在普陀区。